汉元帝颁布了一项政令,为什么导致西汉迅速
2023/2/23 来源:不详“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是杜甫诗中的王昭君,描述了一位远离家乡远去边塞和亲的美人。后人称王昭君为“落雁”,与“沉鱼”西施、“闭月”貂蝉、“羞花”杨玉环并称古代四大美人。
在汉朝之后的文学作品中,王昭君和汉元帝的爱情更是令世人每每读罢都遗憾可惜,这是世人对汉元帝最深的印象,可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王昭君和汉元帝并无瓜葛。
没有毛延寿因为得不到钱财而丑化王昭君,导致汉元帝和王昭君鸳鸯两离分的故事,历史上的汉元帝,是一个优柔寡断的昏君,在他的统治下,西汉加速灭亡。
汉元帝刘奭出生不久,生母就被霍光的女儿霍皇后害死,幼时生活提心吊胆,缺乏关爱,导致汉元帝性格唯唯诺诺,没有主见极其容易听信他人。
昏庸无能汉元帝
小时候汉元帝看他的父亲汉宣帝任用尊崇法家的官员,觉得父亲用严刑拷打官员十分残酷便委婉地劝谏父亲,不应该如此苛政,应该多用有仁心的儒生。
汉宣帝听后十分生气,厉声斥责汉元帝,汉朝有汉朝的制度,向来就是恩威并行,没有霸道的王道必然是空中楼阁,儒生不谈事情的真实情况,只会用老框架讲一些不着调不落地的东西,怎么能把汉朝多年基业交到这种酸腐臭儒手中呢!汉宣帝当时就对天长叹,乱我家者太子也。
汉宣帝深知知道儿子懦弱不堪,但顾念和汉元帝亡母的感情,没有另立太子,在死前为汉元帝选了几位能臣,以辅佐汉元帝。
本来绝佳配置,即便汉元帝昏庸无能,也可以让汉朝长治久安,但宣帝还是低估了汉元帝的无能和无脑,汉元帝做出了人生中最错误的决定,那就是重用宦官外戚。
在汉元帝贫瘠的世界观里,宦官无儿无女,没有依仗,为人善良,任用宦官围观一定会尽心尽力辅佐朝纲,所以他对宦官极为信任。
当时的中书令是宦官弘恭,他和史高合谋,指控萧望之和周堪密谋,结党营私想要罢黜车骑将军史高,并且请求汉元帝将萧望之和周堪一起移送廷尉。
当时汉元帝昏庸无能,根本不知道召致廷尉是什么意思,以为只是普通的惩罚,便答应了宦官的请求。
而实际上召致廷尉是要下大狱的,汉元帝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把两位太傅关进监狱。等到汉元帝有事情想要请教萧望之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老师被关进大狱。并指责石显、弘恭等人。
汉元帝连忙请人把老师放出来,但这时,石显和弘恭对皇帝说,天子一言九鼎,怎能胡乱更改命令,况且天下臣民都已经知道了皇上把老师关进牢里,现在莫名其妙放出来,岂不是有损皇帝的威名。
汉元帝略加思索觉得也有道理,便问石显和弘恭该怎么办,二人回复到,放出来可以,要想皇帝的面子不受影响,可以直接把几人免官。汉元帝同意了二人的意见,把萧望之免除官职,把周堪等人直接贬为庶人。
多么荒唐,这仅是一个皇帝的作为,汉元帝的懦弱无能可见一斑。
大权旁落汉元帝
后来汉元帝立储,想立李骜为太子,并请求萧望之为太傅,教导太子。萧望之的儿子在此时向汉元帝伸冤,请求皇上彻查当初错判的冤案。
石显听到这一消息,向皇帝进言说道,萧望之当时确有错处,没想到过了这么久,丝毫不思悔改,不反省自己的不当言行,反而口口声声指责皇上的不对,认为自己的不幸都是皇上的错误,实在是不应该,请求皇上治萧望之的罪。
萧望之在府中听到这个消息,感叹自己无力回天,皇帝听信宦官,自己这等忠贞之臣毫无施展抱负的机会,甚至不经意之间就会被宦官陷害入狱,便喝下毒药自杀。
汉元帝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难过,可也只是难过,并没有反思自己的不对,依旧对宦官听之任之。
在萧望之死后,弘恭也病死,石显便继任中书令,汉元帝身体每况愈下,认为宦官无依无靠为人善良,便将朝廷大权都交付石显,石显掌权后比弘恭还要放肆过分,不仅和宫里的宦官结党营私,还勾结很多外臣,有外臣秉忠良之志向汉元帝进谏,都被石显小动作处理掉了。
汉元帝本人多才多艺,大概多才多艺之人不适合做君主,总是沉迷与饮酒作乐填词作画如何能有时间提振朝纲,石显等宦官将一切不好的消息都屏蔽在外,即便当时汉朝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农民只能依附于地主,阶级层级垄断空前严峻,但传到汉元帝耳中,全是盛世安乐的消息。
汉元帝自由体弱多病,可能这也是他为人软弱盲目善良的原因,在三十几岁,汉元帝就牙齿头发开始脱落。
皇后王政君与宦官为伍,王家势力也急速膨胀。王政君曾是先皇王皇后选派送给汉元帝的,并给汉元帝生下太子刘骜。
眼看汉元帝身体每况愈下,王政君也不断拉拢势力,王家和许多地主一般,兼并土地,迅速崛起,值得一提的是,王政君还有一个在历史上掀起狂潮的侄子,那就是王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也难怪王莽会做出如此惊天动地的举动。
日落西山汉元帝
体弱多病的汉元帝,在47岁就驾鹤西去,留下一个将散未散的汉王朝。
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每一任皇帝都要忌讳的大事,裙带关系一旦深入朝纲,那么公平公正便不复存在。在汉元帝即位之初,萧望之曾多次向皇帝指出这其中利弊,但汉元帝不听。
汉宣帝在位之时,宦官弘恭就掌管大权,但是汉宣帝为政勤勉,定期检查臣子工作,并启用一大批有为之士共同治理朝纲,所以宦官有权不足为惧。
可汉元帝本就懦弱无能,对于宦官所做之事不甚清楚,甚至汉元帝本人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一任放纵宦官,才导致宦官专政的糟糕局面。
汉朝在汉宣帝时期,就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顽疾,比如严重的土地兼并,在推恩令下诸侯又没有什么大的权利,诸侯失势,朝廷无力,导致土地和金钱都大量落入地主受众,地主的加速崛起,为日后的汉王朝衰落也埋下祸根。
土地兼并带来的更多是阶级固化,地主有钱才能接受教育,儒家文化的传播禁锢于地主阶级,而懦弱的汉元帝重用儒生,儒生为了做官也都攀附宦官,这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权利和金钱都落入地主阶级,东汉豪强并起,与此大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