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夜游特别篇
2023/6/14 来源:不详导言:来德国九年前的清夜,和林平老师告别。在学生眼中,她是超尘脱俗的仙人,把古典诗词教得出神入化,当年有幸旁听过她的课,令人如痴如醉。本篇记录我们的一些趣谈逸事,有不少笑点。文末更有彩蛋,不容错过。
九年前的今夜,在来德国之前,和林平老师畅谈至夜深才散。一别九年,如苏轼所言,“何夜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回忆当初,林平老师讲的古典诗词课在学生中备受推崇,悄悄旁听了几节,妙不可言。那古典诗词中蕴涵的大美、志趣与境界,指引了我。心中有诗情为伴、有古人为友,不论人生境遇几何、世间诱惑几许,总能有护佑内心安宁的强大力量相守。能在芸芸众生中与林平老师相遇,的确是大幸。与人相交,能有什么是比心灵相通、志趣相投更珍贵的呢?
正如林青霞的偶像蒋勋先生所言:“文学是一种救赎,在人生的关口有时一句诗或一张画就可以让她过关”。
林青霞说蒋勋的声音是她的半颗安眠药,而林平老师的声音同样有令人心神安宁的力量。
听她从容静定、徐徐道出诗词之美,身心享受、如沐春风。
她站在那里,是一道照破尘雾的光。
还有一事,记忆犹新:当时谈及某些学生态度敷衍,林平老师只用了轻声慢语,威力却震慑全场。那是我之前从未听过的,原来批评之言也可如此优雅温柔而坚明有力。
天真纯澈有如赤子,林平老师有一双洞察入微的明眸、一颗温润善感的慧心,凭着对天地自然的敏锐感知、赤诚敬意与慈爱悲悯,无论是在诗词世界里,还是在草木山川间,她总能发掘精深幽微之美,体会到与生命相通的欢欣。
与她对话时,我自在怡悦、身心清宁,
能畅意抒发审美感悟;
虽隔万里,精神契合。
多少年了,林平老师还像个孩子,葆有赤子之心,这就是不老的秘诀吧。她是一首诗,她的生活更是一件艺术品。
九年后,我和林平老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