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她们是瓜田中最美的姊妹花

2023/6/23 来源:不详

高台县宣化镇东庄村53岁的徐兰花和38岁的杜雪萍,虽然年龄相差一大截,但两人志趣相投,在瓜田地里摸打滚爬,科学种田,被村民誉为西瓜地里的“姊妹花”。

深秋时节,走进东庄村新搭建的两座高标准钢架大棚里,瓜农徐兰花和杜雪萍,正忙着给各自的南瓜嫁接西瓜苗吊蔓整枝,传花授粉。杜雪萍和徐兰花因瓜结缘,前些年,村上为了做大做响“东庄西甜瓜”品牌,合作社拿出50亩地,让妇联主席杜雪萍牵头种小拱棚西甜瓜,因为缺技术,少经验,杜雪萍就请徐兰花指导,也从徐兰花那里学到了种瓜技术。“种西瓜,兰花姐是好把式,好多栽培技术都是跟上她学的。”杜雪萍说。

东庄村种植西甜瓜历史悠久,沙土地、光照足、温差大是种瓜得天独厚的优势,瓜农遵循“瓜熟蒂落”的自然规律,轮茬种植瓤沙味甘、色泽鲜艳、多汁爽口的西瓜和香味浓郁、肉细汁浓的甜瓜,“东庄西甜瓜”因此成为高台县响当当的地域名片。30多年来,徐兰花不但与西甜瓜结了缘,还与省农科院推出的新品种、新技术攀了亲,当起了瓜田绿锦的“田绣娘”。多年来,无论选地、施肥、起垄、铺膜以及籽种选用,徐兰花都围着科技转,每年种3到5亩小拱棚西瓜,从未间断,东庄西甜瓜,不仅让她致了富,也让她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今年,村上投资22万元,在村集体的3亩耕地上搭建了两座高标准钢架大棚,让我和杜雪萍到武威凉州区考察棚室吊瓜种植技术,还派科技特派员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服务。”徐兰花感激地说。

这对“姊妹花”有种植小拱棚西甜瓜的成熟技术和经验,但育苗移栽,扯线吊瓜对她们来说是新技术。棚室吊瓜,最大的特点是垄窄、密植、光照均匀、抗灾害能力强、产量高。“头茬吊瓜是本地育的苗,产了2万斤,买了近2万元,这一茬南瓜嫁接西瓜苗是从武威凉州区预订、运过来的,一棚栽了株苗,11月中旬就能上市,元旦前再种一茬叶菜,明年就能实现一年三茬瓜,一季菜。”杜雪萍信心满满地说。

“只要下足绣花功,不愁结不出甜生生的瓜。当瓜藤爬满吊线,我感觉整个瓜棚就像一幅绿锦,自己更像锦上绣花的绣娘,藤条上结满毛绒绒的小西瓜时,晚上做梦都是甜的。”徐兰花说。大棚里,记者发现,每个吊瓜的叶片下,都有不同颜色的“芯片”,杜雪萍介绍,不同颜色记录着授粉和坐果时间,回到家按色做好生产记录,成熟时依据“芯片”错峰采摘。“通过头茬种植对比,一对一服务,我们把株距控制在35厘米,并对室温、采光、通风时间、病害防治进行跟踪指导,确保瓜品好,产量高。”宣化镇科技特派员许兴斌说。

多年来,她们凭着一股肯吃苦、爱钻研的劲头和诚实守信的经营原则,把一株株西甜瓜苗变成“致富苗”,还带动许多乡亲们一起奋斗,让日子过得更加甜美。

(记者:王娟梅通讯员:张玉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