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真菌感染后长出的奇葩蔬菜,竟然这么畅销

2022/9/26 来源:不详

茭白是江南非常常见的食材,外表清新,食之甘甜,常有文人骚客,用各种溢美之词来褒赏它,“美人腿”虽然过于直白,但确实传神。可是,更早以前,茭白也有自己不堪回首的黑历史,不过,虽然至今还带病上岗,好歹是混出了名堂,也算值了!

茭白这东西,原先不是这样子的。

这东西既不是瓜,也不是笋,而是一种“染病”的植物茎秆。别担心,这种感染不会影响人体健康,反而会给我们带来美味。

遍布大江南北的小众菜

要说茭白,我们必须先来说说菰。对大多数人来,菰这个字儿完全就是个生僻字,至于它究竟是什么,那就更是难题了。

其实,如果说“茭白”,很多南方的朋友都不会陌生,这种笋子模样的蔬菜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菜市场里。其实茭白就是菰的膨大茎,并且是畸形的茎。

同众多禾本科植物一样,菰的外形并不起眼。这些长在水田里的植物就像是丛生的水稻,只是比水稻的叶子更长,也更为密集。它们的生活区域遍布大江南北,多地的水田和沼泽中都有可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所以,我们中国人从很久之前就已跟菰打交道了。

被抛弃的粮食作物

最早的时候,茭白并不是被当作蔬菜来吃,而是作为粮食进入了吃货们的视野。茭白是禾本科菰属的植物,古人就称之为菰,又叫雕胡、苽、蒋等等。茭白的种子叫“菰米”,曾经是我们老祖先的主要粮食之一。

在《周礼》等古代典籍中,古人甚至一度将菰列为与“稻、黍、稷、麦、菽”五谷并列的第六谷。

相对来说,菰米还是比较容易采收和利用的籽粒。并且,菰是多年生的植物,只要种上,就能像果树那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我们提供粮食了。

只不过,菰米的产量远不能跟稻米相比。再加上菰的花期长,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并且种子一成熟就从穗子上脱落了,真是不好伺候的粮食作物。于是后来就被人慢慢疏远了。菰米逐渐退出了主粮界,大米成功上位。

带病上岗,居然成了宝

在茭白还以粮食身份出现的年代,农民有一天偶然发现,有些菰(茭白)会生病。病菰的茎部开始异常膨大,停止抽穗,也结不出果。这种病害当然让农民伯伯非常苦恼。

但苦恼归苦恼,人们并不知道这到底咋回事,于是勇敢地剖开病变菰的茎部尝了尝——哇,竟然又甜又鲜!于是这之后,菰就彻底放弃了治疗,连名字也换成了茭白,直接从粮食界转战蔬菜界,华丽逆袭。

栽培菰的根茎因为真菌寄生发生畸形,产生笋子一样的蔬菜,那就是茭白。并不是所有的栽培菰都能产生茭白,那些没有被感染的栽培菰茎秆就维持了原始状态,因而被称为“雄茭”。

当然,黑粉菌和菰之间没有这么和平。我们前面说到,被黑粉菌寄生的菰就不能再结种子了。另外,黑粉菌分泌一些化学物质来刺激菰的茎秆膨大。

要知道,正常的菰的茎秆就是像水稻茎秆一般粗细,再粗也不过平常筷子的粗细,但是膨大的茎秆已经赶得上擀面杖了。这让黑粉菌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等菰的生长期结束,很多黑粉菌的孢子就会被放出去感染新的植物了。

其实栽培菰已经完全放弃了结种子的能力,就算没有被黑粉菌侵染的栽培菰也只开花不结果,更不用说那些被侵染之后的菰连开花都不开了,因为很多营养用在生长肥大的茎秆之上了。

没有种子怎么繁殖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不用着急,茭白可以用分身大法——只要把采收完茭白的菰根收集起来,分拣之后再种到田里,下一个季节就又能收获茭白了。

茭白的用处

不管怎样,茭白都是很好的蔬菜,特别是新鲜的茭白中有大量的糖和氨基酸,使得茭白有一种特有的鲜甜滋味儿。把茭白切片,加蒜瓣,清炒或者配肉片炒都是美味一道。于是菰又在蔬菜家族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样看来,我们得感谢老祖先们的勇敢大胆,才让我们吃到了美味的茭白。当时的菰农们还给菰被真菌寄生的过程起了个文雅而带感的名字——孕茭。

当然了,不可能所有的茭白都被孕茭成功,那些遗漏下来的,就被叫做“野茭”、“雄茭”,“茭儿菜”。“茭儿菜”包括未膨大的茎基部和茎中上部的绿色部分,下面像扁尖笋,上面像嫩芹菜,切一切炒一盘,清香四溢。

珍贵的玉米松露

无独有偶,在自然界被黑粉菌侵染不仅仅是菰,产生的蔬菜也不仅仅是茭白。菰的远房亲戚玉米也可以被黑粉菌感染,形成美味的玉米松露。只不过黑粉菌寄生的部位并不是玉米的茎秆,而是玉米的果穗。

那些被黑粉菌侵入的玉米籽粒会异常膨大,同时颜色也变为了灰黑色。虽然不能形成正常的玉米粒,但是这种以“玉米松露”闻名的异常籽粒也是美味。虽然价格不及真正的松露,在市场上也能卖个好价钱。(来源:果壳)

果蔬种植遇到技术难题,水果滞销卖不动!别慌!

点击田管家,种植管理及农产品交易平台,让它解决你的一切烦恼!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1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