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孟公山西瓜沁甜,圆梦

2023/4/9 来源:不详

如何防止白癜风复发 http://m.39.net/pf/a_4747364.html

开栏的话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永州市是农业大市,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为推动中央和省、市一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本报开设《乡村新故事》栏目,以全媒体作品形式推出报道,深入挖掘全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奋斗故事,展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新探索、新经验、新进展,感受新永州、好永州、美永州、福永州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和温度。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吴林蒋静

3月17日,刚下过一场小雨。

春雨贵如油。笔者来到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镇孟公山村,西瓜种植大户管解元抢抓时间正在田地里忙着西瓜育苗和移栽管理。

伊塘镇是远近闻名的黑美人西瓜之乡,孟公山村是该镇最早种植西瓜的核心区之一。

“此时的雨水比较多,空气湿度比较适宜,气温也不会太低,比较适宜西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管解元介绍。

西瓜大棚里,来自广西南宁的黄月桂和工友们正熟练地将西瓜苗嫁接到砧木上。

“西瓜种植较为特殊,如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两年栽种,第二年的收成往往不好。植株的抗病力下降,枯萎病大量发生,造成西瓜死蔸严重,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已成为严重影响西瓜产业的一大障碍。”今年32岁的黄月桂在家乡南宁育苗12年,有丰富的西瓜应用嫁接种植技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采用嫁接育苗的方法,将西瓜的幼苗嫁接到砧木植物上。这种方法能有效地阻止枯萎病等重茬问题的发作,杜绝了减产甚至绝收等问题,使得西瓜能够连作。

“她们的嫁接技术非常专业,成活率达99%以上,所以我请她们来做工,工钱还不便宜,每天要三四百元。”今年47岁的管解元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强壮结实,是个典型的种植户。他不仅自己种植西瓜,还为村民们提供瓜苗,是村里种西瓜的一把好手。

西瓜种植能手管解元

孟公山村地理位置优越,距永州市城区只有10余公里。土地属红壤且平整肥沃,水资源丰富。

长期以来,村民们以种植水稻为主。捧着金饭碗如何发家致富奔小康?村民们琢磨着怎么样把这一方水土利用好,过上幸福生活。

经过一番考察和论证,由于土壤适宜,种西瓜是最好的选择。从年开始,孟公山村从台湾引进黑美人西瓜品种。

面对新鲜事物,村里很多人在观望,黑美人西瓜种植不温不火。

管解元早年在广东佛山一家电器厂打工。他年结婚,年生下女儿,加之母亲半身瘫痪,年下半年管解元便回乡务农。年,28岁的他开始种植西瓜。

“当时种了10多亩,纯收入有1.7万元。我非常高兴,特地去买了一台诺基亚手机,还为家里添置了一台电冰箱。”年富力强,有干劲、有冲劲,管解元把全部心思放在种西瓜上。浇水、施肥、杀虫、田间管理,他将每一道工序摸了个透。对刚开始种西瓜的情景,管解元至今记忆犹新。第二年他又扩大了规模,挣了3万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管解元的影响下,村民们开始大量种植西瓜。“全村种植最高峰有多亩。”

好景不长。随着种植西瓜的人越来越多,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种植成本越来越高,价格又卖不上去,黑美人西瓜带给村民们的甜头少了,黑美人西瓜种植渐入低谷期。

年,管解元转身大棚里种植麒麟瓜,当年净赚了5万元。手头有钱了,管解元盖起了两层砖混结构房子。

为什么要搞大棚种植麒麟瓜?管解元扳着手指,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搞大棚种植麒麟瓜,一年可以结麒麟瓜五批,生育期达多天。第一批,五月下旬就可以采摘上市,最后一批到10月下旬还可以采摘。每亩产1.5万斤左右,除去成本和开支,每亩纯收入1.2万元左右。”

管解元指着远处的大棚说,这家伙可以调节温差,延长西瓜生育期,提高西瓜口感和品质,延长上市时间,最大限度为我带来收益。以黑美人西瓜为代表的露天瓜则不同,一年最高亩产斤,价格也卖不上。

“今年种了多少?”笔者问道。

“种了66个大棚,面积22亩。”管解元憨憨一笑。

打造“伊糖”西瓜品牌

“老管,正忙着呢!”

“是啊,把土翻一下,瓜苗长得好。”

挖坑、埋肥、培土,笔者和驻孟公山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刘伟来到村民管自荣田地里,他和妻子任多艳正在田地里劳作。

今年51岁的管自荣是孟公山村管家岭组村民,户籍人口7人。年建档立卡贫困户。

年村里把土地流转过来,管自荣种植西瓜20余亩,当年纯收入3万元。年纯收入达到六七万元,达到脱贫标准,顺利脱贫。不仅脱贫了,管自荣还盖了两层楼房。

“我今年还是种植‘新超人’露天瓜,瓜苗就是从管解元那里买来的。”管自荣去年种了28亩“新超人”,亩产斤左右,市场价每斤1元,除去成本2万元左右,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靠种植西瓜脱了贫,日子还越过越好。这样的例子在孟公山不算少数。

脱贫奔小康,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做好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做到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脚步不停?

“关键靠产业发展。”对驻村工作队来说,这是一个共识。队长刘伟和两名队员始终牢记“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坚定走产业发展之路。

“如何发展产业,我们有过争论。我觉得有争论是好事。”刘伟,年出生,7年入伍,年5月和其他两名队员开始驻村。

通过调研和走访,工作队确定还是大力发展西瓜产业。“辛辛苦苦搞了二十多年的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影响力,不能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要知道,培育一个产业何其艰难!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把西瓜产业做大做强上面。”

但黑美人西瓜种植时间越久,品质和口感就越下降,已不适应市场需求,“种上一个棚,当年就脱穷;卖完十亩瓜,小车开回家”的现象不复存在。

“西瓜产业改良升级迫在眉睫。”共识逐渐在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中形成。

方向定了,现实问题又摆在村民面前。搞大棚种植,钢管、薄膜、人工等每亩要投入成本七八千元,以后每年还需持续投入一千多元,十亩就要七八万以上。

这个投入太大,村民有顾虑,怕有风险。

工作队走访了解后,找了8户种植大户开会讨论,先发动大户种植,然后带动村民。

“西瓜销路不好,并不是西瓜不好,要在品质上加以改造提升。”

“西瓜要提高产量、质量,必须搞大棚种植。搞大棚种植需要资金,资金从哪里来?”

“能不能请党委政府支持一些?”

村民们的愿望十分迫切。

“请大家放心,党委政府肯定会支持。”孟公山村支部书记潘国荣说。

村里组织瓜农外出学习,邀请相关专家指导培训,改变瓜农传统种植思想,做到“农药化肥双减、农药零增长”,大幅提高西瓜品质。通过建立“村党组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衔接种植、管理、销售各个环节,在规模化种植的同时规避种植风险。

年来,全村西瓜品种共改良亩,从年平均亩收入约元增加至亩产元,村民增加收入近万元,除去各项成本支出,增加纯收入万元,全村人均增加收入元。

“全镇种植西瓜面积共有4万多亩,年产值上亿元。今年,我们将与科研机构合作,培育好西瓜种苗,让西瓜更甜,口感更好,产量更高,产值更大,让村民有更多收益,有更多获得感。”伊塘镇党委专职副书记唐胜蓝说,“我们将安排更多财政支持,解决村民种植西瓜的后顾之忧。倾力打造‘伊糖’牌西瓜品牌,将伊塘西瓜推向全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