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陈的老白茶,闻不到毫香花香药香

2025/3/25 来源:不详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近,在重温一部经典电影。

不禁感叹,过去的港片里,从来不缺美人。

肤如凝脂,明眸皓齿。

每一次回眸都掀起波澜,每一根发丝都带着春风,浑身上下都写满了造物主的偏爱。

年幼的自己还曾想过:

“这样漂亮的人,不知道她老去会是什么样子?”

一个人老去是什么样呢?

是沟壑纵横的脸,稀疏变浅的头发?还是模糊浑浊的双眼,斑驳不堪的脸颊?

不管怎么看,变老似乎都是一件很狼狈的事情呢。

迟暮,是每一个美人都无法回避的,既然如此,就随它去吧。

美人可做的,是田内损失田外补——读书,思考,领悟。

迟暮虽然令美丽打折,但打折总是有限的,加上内涵和气质,美丽依旧是可以想见的。

就像白茶,储存十年以后变成老白茶,到了那时候,滋味就会变淡,枣香也挥发了吗?

当然不是。

关键在于,这款白茶的产区正不正,工艺好不好,仓储有没有到位。

理清这些因素,才能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2》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白茶能够越陈越香。

对“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更是倒背如流,滚瓜烂熟。

但凡一提到白茶,定然少不了老白茶。

可为什么白茶能越老越好?怎么做才能让老白茶更有价值?怎么存茶?……

这些问题,鲜有人知。

刨根问底去探究的人,似乎也不多。

网络上,千篇一律的软文,换了个标题,稍微修改一下,就能转发几千条。

这仅仅是洗脑,而不是科普。

甚至有些茶友,从白茶延伸到了六大茶类,认为只要是茶都能越陈越香,越老越值钱。

美其名曰,享受存茶的乐趣,囤着慢慢喝。

如今,就连“老绿茶”这样的奇葩,都开始出现了。

殊不知,绿茶是要趁鲜喝的,最好半年内喝掉,有冰箱的话也就存个1年左右。

时间一长,绿茶的鲜爽感下降,就没有了喝头。

这么多年来,也没见有谁喜欢喝老龙井,老碧螺春,喝三五年的老绿茶。

完全没有鲜味,取而代之一股子陈味的老绿茶,光是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白茶与绿茶又存在诸多不同,譬如,白茶不杀青,微发酵,可以长期存放。

不需要放冰箱,常温储存,就能放上十几年。

白露茶

不过,想要存出优质的老白茶,还需要很多额外的条件。

首先,这款茶的底子要够好,也就是产区、工艺要过关。

假如是在新茶时期,汤水就很薄,香气也很单一,那可能是产区不好,也可能是工艺不佳。

被渥堆了,养分损耗了,进而影响了风味的表现。

对于一款有深厚底子的白茶来说,陈化出醇厚的口感,丰沛的内质,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反之,如果茶叶一开始就表现得平平无奇,不香也不醇,即便存得再久,也激不起太大的水花。

就像老话说的那样,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白露茶

《3》

其次,储存也很关键。

很多白茶在买回来的时候,表现是很出色的,香清甘活,鲜香醇爽。

只是,当遭遇了一系列“不公正”的对待以后,才变成了如今寡淡无味的样子。

比如,用紫砂罐来存白茶,不够密封,水汽趁机而入;

再比如,取茶之后没有立即密封好,茶叶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再再比如,存茶的房间太潮湿,湿度超标,茶叶吸水受潮……

储存条件不好,所以跑气了,受潮了,发霉了。

白露茶

十年以后再开箱,就会发现香气变得很弱,不仅是枣香,毫香、花香、药香、粽叶香,也一并消失了。

或许凑近鼻子用力闻,才能感受到几分微弱的茶香。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茶汤变得很薄很淡,没有醇厚饱满的感觉。

喝起来,就像是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

其实,这也是因为白茶储存不当,与空气中的氧分子大量接触、交换,消耗掉了养分。

于是乎,茶汤变得空洞乏味,除了一点点茶味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滋味了。

好的香气和滋味,是好茶的标配。

白露茶

真正的老白茶,茶香干净,馥郁,层次丰富,汤水稠滑细腻,醇厚甘甜。

而被存坏的老白茶,则内质会大量缺失,乏善可陈,甚至有水味、怪味。

我们知道,很多朋友在存茶的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储存。

毕竟,茶是要入口的,关系到食品安全。

若是受潮变质,或是到了发霉的地步,自然是不能继续喝了。

想要让白茶越陈越香,一定要按照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的原则,来细致地存茶。

实话说,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又到位的白茶,想不好,都难。

做旧老白茶

《4》

当然,还存在另一种情况。

根据现实来看,各位手中的十年陈老白茶,真真正正是自己亲自存下来的,比较少。

大部分的人,还是喜欢买现成的回家。

更何况,在10年以前,还是铁观音的天下,压根没多少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