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路南京溧水景美人
2022/9/24 来源:不详著名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7469.html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董翔通讯员李立邓颖)日前,国家发改委联合六部门印发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溧水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列其中,是目前南京市第二家创建单位。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探索更高水平的产业融合,溧水担起新使命,迎来新机遇。
由此来看,作为南京重要涉农区的溧水,将要实现怎样的乡村振兴?记者近日在溧水多地寻找答案。
资料图:溧水李巷村。余萍摄
多产融合,致富路越走越宽
记者4月14日来到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刚下车就被远处的工地吸引了视线。绿色防尘布和脚手架背后,一幢四层建筑已初具雏形。“你们村不会要建酒店吧?”记者向村书记李其军打趣道,得到的回答却是肯定的。
小小村庄建酒店,别说是外人,就连李其军自己曾经也不敢相信。10多年前,地处溧水东南角的芝山村还被称为“南京的西伯利亚”,下属的曹庄村因为水渠、道路不通,60%的农田荒废,店塘头村杂树杂草丛生,邻居相隔几十米住着却互相看不见。因此年新一届村委会班子上任时,开大会连18个干部都凑不齐。“还不是走过场。”有村民说着风凉话。
芝山村并非没有底子。村里有矿山开采的补偿费和税收,村集体账上有着万元资产,但这笔钱躺了快二十年,“没多没少”。年2月,芝山村党总支成立农民综合社,以元/亩的价格,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听闻土地能被管好,村民都乐意。仅曹庄村一个村,就有亩水田和亩旱田流转到社里。
收上来的土地做什么?利用土壤含硒量高的先天优势,芝山村种植水稻、花卉、经济林果,这些农产品都打上“富硒”招牌。其中,由南京农业大学团队提供技术支持的富硒大米,糖分高,口感好,卖出8元/斤的价钱。为提高附加值,村里还做起稻米深加工,建设了小酒窖酿造纯粮米酒。
土地亩产节节高,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芝山村采用“保底分红、盈利共享”的方式,每年一次分红,村民能拿到斤稻米/亩的保底钱,二次分红则元/人。去年这一数字提高到元,今年计划涨到元。
年下半年,61岁村民芮茂兴靠自己的8亩水田和8亩旱地做起了股东。去年,曾经一年到头只能种出一家人口粮的土地,为他带来0元的分红,再加上合作社工资,总共五六万元装进口袋。
壮大集体经济,芝山村还引进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年出栏7.5万头,产生的粪渣直供村里的碳基有机肥厂,后者把肥料送到农田,提高稻米质量,卖出更高价,还通过销售,每年产生万元纯收入。凭借诸多探索,芝山村获评全省首家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
目前,芝山村开办了建材公司、建筑公司等7家企业,吸纳村民就业两三百人。集体蛋糕越做越大,乡村面貌也越来越新。如今的村子,修整过的湖体活水汩汩,柏油路通到家家门前,芮茂兴收起穿了几十年的胶鞋,他家院子瓜菜成畦,整洁有序,“我一天扫两遍呢!”
科技赋能,经济果越长越甜
临近蓝莓上市季,走进位于南京农高区“两莓”产业示范基地的蓝莓种植园,排排植株迎风晃动。盛蓝、追雪、贝姬蓝、粉蓝、绿宝石、莱克西等铭牌密密麻麻,枝叶间,青里透红的蓝莓果已经冒头。一旁的江苏中植生态植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钱银震告诉记者,5月中下旬,最早成熟的蓝莓品种“天后”将率先上市。
与此同时,米外的一间办公室里,一块大屏正实时显示着种植园里的“风吹草动”。轻点鼠标,27个地块、亩蓝莓种植基地立马近在眼前。再点进去细看,种植天数、物候期、空气温湿度、土壤含水量、氮磷钾含量等具体数据一目了然,实时更新。
这样的场景,在有着30多年蓝莓种植历史的溧水尚属新鲜事。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与原产地北美洲相似,年,溧水区首次将蓝莓从美国引种到白马镇,成为我国南方最早栽培利用蓝莓的地方之一,并筛选出灿烂、顶峰等品种予以推广,目前全镇蓝莓种植面积已达1.5万余亩。
但多年种下来,国内蓝莓市场仍以云南、智利等产地品种为主,白马蓝莓的知名度相对不高,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销售也局限在南京、上海、常州等周边城市。
眼下,健康食物愈发流行,溧水蓝莓的市场成长空间巨大。南京农高区获批后,利用国家级平台链接资源,与江苏中植生态农林科技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了“两莓”产业示范基地,由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大院大所提供技术指导。
“我们试种了40多个蓝莓品种,上市时间、果型、糖度、口感都不同,成熟期横跨5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尽可能满足市场多样需求。”钱银震说。此外,示范园里的土壤加入了泥炭、草炭、硫黄、有机肥、松树皮等,优化蓝莓品质。最终,优质新型种苗将被筛选出来向当地推广,目前已经有莓农看过之后想要预订。
有技术加持,蓝莓种植更加智能。虫情灯、全局气象站、土壤墒情站、秆茎检测器、孢子捕捉仪、水肥一体机,众多新奇设备遍布田间地头,所有数据都被实时回传到指挥中心,经过快速智能分析后,成为制定举措的主要参考。
园区行政主管余露告诉记者,目前这一数字化管理平台还在最后调试,将来推广示范后,莓农用手机就能收到农情警报,轻点屏幕就能远程操作施肥加水、遮光避雨等。“过去莓农靠天吃饭的粗放式种植将得到改变,新型种植预计产量在-1斤/亩,增产两成。”
文旅深融,农家菜越炒越香
“有人吗?老板在哪啊?”4月14日,记者一行人走进位于洪蓝街道傅家边社区山凹村的迎客农家乐,院子里空无一人。过一会儿,从厨房里传出应答声。老板娘史琼梅放下宰鸡的刀迎出来。“今天晚上有两桌客人,周六中午还有18桌呢。”
3年,从贵州毕节嫁到山凹村两年的史琼梅,在全村最早做起农家乐。刚开始时条件简陋,一张床一台电视就算个房间。好在她烧得一手好菜,光啤酒鸭和红烧鸡就吸引客源不断。与此同时,办了三届的溧水梅花节不断成熟,溧水草莓节也在9年首次举办,两大IP炒热了傅家边,再加上周围的优质山水,游客越来越多。
让人气释放更大效益,山凹村于年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主营农家菜。六年后,红红火火的农家乐村又迈向民宿村,村民每建一个床位,可以享受元补助。去年,山凹村再次启动新一轮升级改造,打造高端民宿,政府和村民按照4:6承担改造资金。
三次转型下来,史琼梅家变化巨大:砖瓦房变成玻璃房,后院的空地成了小花园,一进客房宛如星级酒店,连卫生间都做成了干湿分离。放眼整个山凹村,古建筑群遇园依水落成,“一溪穿村,城郭绕水”,村子通上了柏油路,能一直开车到村口。“前几届梅花节的时候,游客都是下了公交再走二十分钟过来,进门第一件事是要水喝。”史琼梅说。
村民自主经营民宿,挣的钱都是自己的,但缺乏专业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技能,让游客买单也并非易事。山凹村邀请了专业机构为村民培训,床铺怎么收拾,上菜怎么端盘,都有人手把手教。运营公司帮助村民线上线下同步推广,虽然要收取5%的服务费,但效果不错:大众点评平台上,山凹村多家民宿评分稳定在3.7以上,房间经常订满。去年一年,史琼梅一家收入有30万元左右。
资料图。夏夕又摄
在溧水,一处处景美人富的局部图,正连成乡村振兴的长长画卷。去年以来,溧水打造“永阳秦淮源头、白马红色李巷、东屏金色庄园、洪蓝郭兴庄园、和凤三叶花开、晶桥水晶康养”等6个特色田园乡村组团,15个以上特色田园乡村点,1个市级田园综合体,1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56个宜居村。今年初的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溧水位列第一等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