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还有黄瓜味的春天去采蕨菜,不可错过的

2022/11/18 来源:不详

治白癜风太原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405/4603784.html

导读:哪些蕨菜能吃?5种优质的蕨菜,多数人只吃过2种,认识一下不吃亏

又到了去山里采蕨菜吃的季节了。

作为我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野菜,蕨菜在我国的食用历史非常的悠久,并且南北方地区都有吃蕨菜的习俗。

就如一些网友所言,在春天不吃几次蕨菜,就如同过了一个假春天。

不过蕨菜的种类繁多,有数据统计全球蕨类植物多达一万一千多种,而可以当野菜吃的却仅有极少数。

那春天山里面的蕨菜都已经长出来了,到底哪些蕨菜能吃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5种优质的蕨菜,多数人只吃过两种,你吃过几种呢?认识一下不会吃亏哦!

第一种是山蕨菜。

这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蕨菜了,也是很多地区最常见的了。

顾名思义这种蕨菜就喜欢生长在山上,它是一种喜欢生长在山上一些偏阴湿的环境中,特别是经过火烧过的地方会大面积的生长。

山蕨菜是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它的植株一般不高,刚长出来的山蕨菜幼苗小而尖,顶部的叶芽会卷曲的向内弯曲,形似一个猫爪子,所以也被称为“龙爪菜”。山蕨菜的颜色一般是青绿色的,成熟后就伸开了,长出羽状复叶了。

而且山蕨菜不光是嫩芽能吃,它地下的黑色根茎也是可以吃的。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在过去就常被挖来提取蕨粉,然后制作成为一些小吃来吃。

第二种:水蕨菜。

既然有山蕨菜,自然也就有水蕨菜了。不过水蕨菜并不是生长在水里面的,而是一种常在河边、沼泽等有水的环境中见到的蕨类植物。

水蕨菜是蕨类水蕨科植物水蕨在春天的时候长出来的嫩叶。和前面所介绍的山蕨菜相比较,这两种植物不光是生长的环境有区别,而且外观也是不小的差别。

像水蕨菜长出来的嫩叶并不会卷成圆形,而是略有一些卷曲。另外它的茎干也要比山蕨菜的更为粗壮。

由于水蕨菜是在靠近水边生长,所以比山蕨菜更为脆嫩,它的吃法也就和绿叶蔬菜差不多,一般都是用沸水焯后,再用清水浸泡一下,然后爆炒,或者是凉拌也是不错的。

不过水蕨菜的分布,就远不如山蕨菜的广了,一般是在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份较常见。

第三种则是黄瓜香。

从这名字看来,它似乎是和蕨菜没什么关系,其实吃过的人都知道为何它叫这个名字,因为这种蕨菜吃起来会有淡淡的黄瓜的香味。

黄瓜香的学名叫荚果蕨,在民间也叫它“广东菜”,这是球子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为它的羽状复叶在成熟以后会向内卷曲成荚果状。

黄瓜香可以称得上是蕨菜中的珍品了,它不光是吃起来口感领先其他的蕨菜,而且营养价值方面也很出众。

不过黄瓜香在国内分布有限,一般是分布在长白山一带,很多外地人都对其不了解,吃过的也很少。近些年更是物以稀为贵,一斤就要卖到三十几元。

第四种蕨菜叫猴腿菜,是一种非常奇葩的蕨菜。

因为这种蕨菜的茎干上长满了像猴毛一样的绒毛,用手轻轻一搓就掉了,所以被称为“猴腿菜”。

猴腿菜的学名叫多齿蹄盖蕨,在民间多叫它绿茎菜、紫菜等,同样是广泛分布在东北各地、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

在东北地区,猴腿菜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一种野菜了,到了春季的时候很多人去山里采挖野菜,而猴腿菜就因为营养价值极高,吃起来口味清香,又是纯天然的绿色有机山野菜,就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

在当地猴腿菜还被誉为是“山珍之王”,可见当地人对它的喜爱程度之高。猴腿菜的吃法也是比较丰富的,不光是可以清炒、凉拌等做法。像东北人爱吃饺子,而猴腿菜也常被切碎了做馅来包饺子、包子等,吃法是非常多的。

第五种是牛毛广。

估计有些人早就猜到了,它是和牛毛有点关系的野菜。没错这种蕨菜的嫩茎上面会覆盖一层棕色的丝状物,看起来就很像牛毛一样。而只有处理掉这层覆盖物,才会看到里面嫩嫩的嫩叶,因此而得名“牛毛广”。

牛毛广也是在北方地区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蕨菜,它的学名叫分株紫萁,又名桂皮紫萁,是紫萁科的植物,喜阴湿环境,常见于溪流旁、沟畔。

所以要采摘牛毛广这种蕨菜,一般是到一些偏潮湿的地方,比如河边和灌木丛中。牛毛广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同时还有药用价值,自古以来就是山野菜中的珍品。

而要说到牛毛广的吃法,也是很简单,和其他的蕨菜差不多,都是要先焯水,然后可以炒肉,也可以凉拌着吃。

如果采摘的牛毛广比较多,还可以对其焯水以后,然后晒干了用来炖肉、蒸肉吃都是不错的。

想不到吧,原来蕨菜的种类还有这么多!对于多数人来说,一般吃得最多的就是山蕨菜和水蕨菜了,那么你们吃过几种呢?去山里采蕨菜了,以上这5种优质的蕨菜可不要错过了哦!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