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的婚恋选择选匣征婚形式上的不
2022/8/26 来源:不详《威尼斯商人》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一部知名剧作,千百年被后人无数次演绎。剧中,作者用大量篇幅详细描写了一位“富家的嗣女”鲍西娅的婚恋困局——父命难违、必须通过选匣方式进行天下征婚。这得是多么不靠谱的爸爸,才能想出来这么不靠谱的法子来祸害自己的闺女!
问题来了:通过不自由的征婚形式,能否达成自主的婚恋选择呢?答案是,聪明的鲍西亚巧妙地运用规则,最终觅到了自己的幸福。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鲍西娅的忧愁
在剧本中,莎士比亚描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中的威尼斯和作者虚构的“神话中的王国”(Ⅰ,ⅰ,92)贝尔蒙特。居住在贝尔蒙特的鲍西娅,是一位“富家的嗣女”(Ⅰ,ⅰ,88),衣食无忧,生活优裕;同时,她也“长得非常美貌,尤其值得称道的,她有非常卓越的德行”(Ⅰ,ⅰ,88)。正因为鲍西娅这些毫不逊色于任何其他女人的完美的条件,“四方的风带来了声名籍籍的求婚者”(Ⅰ,ⅰ,91)。在读者看来,这一切的条件都表明,“神话中的王国”贝尔蒙特中的鲍西娅应该是一生都幸福而毫无烦恼的生活着。
可是,剧本在第二幕中鲍西娅一上场,却说:“我这小小的身体已经厌倦了这个广大的世界了”(Ⅰ,ⅱ,1)。那么鲍西娅究竟厌倦了什么呢?她的烦恼究竟是什么呢?
在尼莉莎的追问下,鲍西娅说明了原因:因为父亲临的遗嘱要求鲍西娅的婚姻必须由求婚者选择匣子决定!在爱情和婚姻的问题上,“一个活着的女儿的意志,却要被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所钳制”,“哎,说什么选择!我既不能选择我所中意的人,又不能拒绝我所厌恶的人”(Ⅰ,ⅱ,12-15)。通过对鲍西娅“厌倦”理由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鲍西娅虽然在过去和现在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富有生活,但是她对于自己的未来的爱情和婚姻,对于自己未来的幸福和生活,却毫无“任意取舍的权力”(Ⅱ,ⅰ,8),她的未来完全由“抽签决定”(Ⅱ,ⅰ,8)——可以说,鲍西娅的厌倦和忧愁来源于不能由自己掌控的未来,来源于不能自由选择的禁锢和束缚。
与鲍西娅形成对应的是第一幕中安东尼奥的忧愁。
安东尼奥在第一幕上场时,和鲍西娅一样大叹自己心中的“厌烦”和“闷闷不乐”(Ⅰ,ⅰ,1),两者在形式上颇为相似,但是忧愁的实质却截然不同。安东尼奥既不为自己在海洋上颠簸得大船担忧,也不因为恋爱而烦恼(Ⅰ,ⅰ,5-27);他因为自己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的是一个悲哀的角色”(Ⅰ,ⅰ,42)而烦恼!安东尼奥是在为自己的过去既往的所为而“厌烦”,为自己在生活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处的尴尬地位而“闷闷不乐”。
由此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鲍西娅的忧愁来源于不可自主掌握、不能自由选择、饱受禁锢束缚的未来,而安东尼奥的厌烦却来自于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的懊恼,两者的纬度和内容显然不同。
二、选匣征婚
鲍西娅的忧愁就来源于父亲遗嘱中规定的选匣征婚的固定的、不自由、无从自主选择的形式!
在这个僵化的征婚仪式中,共有三个匣子——金、银、铅的匣子,每个盒子的质地不同,盒子上的话也各不相同,自然盒子里的东西也不相同。
来自南方的黝黑的摩洛哥亲王选择了金质盒子,“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众人所希求的东西”。摩洛哥亲王是一个能够“瞪眼吓退世间最狰狞的猛汉,跟全世界最勇武的壮士比胆量,从母熊德胸前夺下哺乳的小熊”的“壮士”(Ⅱ,ⅰ,12-20)。他的选择主要基于盒子的最外在的“外表”,在评价铅盒时,他认为“一颗贵重的心,决不会屈躬俯就鄙贱的外表”(Ⅱ,ⅶ,12);在选择金盒时,他将鲍西娅比作珍珠,“这样一颗珠宝,决不会装在比金子更低贱的匣子里”。可见这个勇猛的壮士,在选择匣子时,更多的只是基于自己最原始的本性,根据匣子最外在的形装和质地,最为直接和肤浅的判断、决定自己的选择。但是,结果却必然是不能如愿,恰如金色盒子里的纸卷上说的一样:“发闪光的不全是黄金,多少世人出卖了一生,只看到了我的外形,蛆虫占据着镀金的坟”(Ⅱ,ⅶ,35-40)。在阿拉贡亲王的口中,摩洛哥亲王的选择,恰如“那无知的群众,他们只知道凭借外表取人”!(Ⅱ,ⅸ,14)
阿拉贡亲王选择了银匣,他的选择主要根据了三个匣子外面的文本进行分析。在评价金盒的文本时,他说:“我不愿意选择众人所希求的东西,因为我不愿意随波逐流,与庸俗的群众为伍。”(Ⅱ,ⅸ,15)可见,阿拉贡亲王非常自信,自我评价很高,他认为自己是优越于庸俗群众的那一类人,是不同于普通众人的“超人”;这里明显的带出了他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的口吻。在评价银匣子时,他大谈政治统治的道理,满口的“爵禄官职”“高冠盛服”“因功受赏”“选贤与能”(Ⅱ,ⅸ,18-22),俨然一个满腔抱负的政客,然而这一切都不过是“在幻影里寻求满足”,“幻影追逐”;“随你娶一个怎样的妻房,摆脱不了这傻瓜的皮囊”(Ⅱ,ⅸ,35-40)。这种满口高谈阔论的政客贵族,完全脱离了实际的生活和众人群众的意志。这些满嘴的“仁义道德”,只不过是更加的表现出阿拉贡亲王们的无知和肤浅罢了!愚蠢的傻瓜、呆鸟,这就是莎士比亚对于这一类脱离了群众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贵族政客的评价!
三、鲍西娅的选择
在如此严苛、固化、不自主的征婚形式下,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哪一位求婚者能够赢得美人归呢?是求婚者的财富?是求婚者社会地位(阿拉贡亲王)?是求婚者的勇武(摩洛哥亲王)?是求婚者的相貌(福康波利琪男爵)?还是求婚者在选择匣子时的运气?
在比较了剧本中关于选匣的文本之后,我认为,虽然征婚的形式对于鲍西亚而言是不自主的、不自由的,但是赢得这一征婚的关键,仍然是鲍西亚的自主选择,任然是鲍西亚的好恶和青睐!在剧中,鲍西亚对于父亲的遗嘱规定的形式保持着相当的尊重,但是同时,又在形式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做一些小动作来尽可能的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我所中意的人、拒绝我所憎厌的人”。
例如:在谈到德国少爷时,她就利用其嗜酒如命的特点,吩咐尼丽莎把一杯莱茵河葡萄酒放在错误的匣子上,以此避免成为一个酒鬼的妻子!(Ⅰ,ⅱ,53-55)
鲍西亚的聪慧和机智,以及她对婚姻、爱情的自主追求,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了巴萨尼奥求婚选匣的过程中。
鲍西亚对于巴萨尼奥始终抱有好感(Ⅰ,ⅱ,65-70),在第三幕第二场中鲍西亚为了能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帮助巴萨尼奥选择正确的匣子,费尽了心思。“真想留您在这儿住上一两个月,”“我就可以教您怎样选才不会有错”。(Ⅲ,ⅱ,5)在面对一个自己喜欢的求婚者的时候,鲍西亚第一次正面、直接的抨击了父亲遗嘱中所规定的形式——“都是这些无聊的世俗礼法,使人们不能享受他们合法的权利!”。(Ⅲ,ⅱ,10)
正是因为鲍西亚认识到了这些世俗礼法的“无聊”和不正当,在巴萨尼奥按照世俗礼法规定的选匣形式碰运气做选择的时候,鲍西亚命令侍女“把音乐奏起来”!(Ⅲ,ⅱ,25)
比较前后几次的选匣过程,我们发现,只有这一次巴萨尼奥选择时,奏起了音乐,其他的亲王在选择时,从未奏乐。那么鲍西亚在这里命令奏乐的意图究竟是什么呢?
音乐是这样的:(Ⅲ,ⅱ,35-40)
SONG
Tellmewhereisfancybred,
Orintheheart,
orinthehead?
Howbegot,hownourished?
Reply,reply。
分析这首歌曲的韵脚,我们发现前三句分别以breed(培养,生育)、head(头脑),nourished(喂养,滋养)结尾,都是押“ead”“ed”的韵脚。这与选匣征婚的正确答案“铅盒”的质地“lead”(铅)同韵。在下文中巴萨尼奥也正是按照鲍西亚歌曲中的隐喻“ead”的韵脚,结合自己对三个盒子的外表和文本的分析,最终“Openingtheleadencasket”,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征婚的形式并不是自由自主的,但是聪明智慧的鲍西亚有效的利用了规则允许的方式,利用作为伴奏的歌声中的韵脚,选择了自己爱慕的情郎,并直接的帮助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鲍西亚的做法非常巧妙,而且深思熟虑。她表面上尊重束缚着她的规定形式,但是却在细节方面利用了规则不完善、不细密的一面,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即坚持了形式上的原则,却并没有变成原则的牺牲品!
与此同时,鲍西亚也帮助自己选择了幸福的未来——第二幕中鲍西亚的忧愁终于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在整个选匣征婚的过程中,鲍西亚的由忧到喜,由被动接受遗嘱规定的形式到主动利用规则允许的方式,利用歌声的韵脚和自己的暗示,帮助巴萨尼奥作出正确的选择,最终自主的赢得了自己理想中的爱人。
这才是聪明人的选择!
注:括号中的标注为该内容在原著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