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送给刘姥姥的包袱,虽然都是寻常之物,
2022/12/1 来源:不详在第六回,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打秋风时,须仰仗周瑞家的帮忙,几番周折才算见了“真佛”王熙凤,忍耻告难后,方得二十两银子欢喜而归。
因首次造访奢豪大户,难免怯场,且心怀羞耻,故刘姥姥再世故老练,也难免失言,如其听王熙凤要赏自己二十两银子时,洗得抓耳挠腮,脱口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种话,莫说凤姐听着刺耳,连周瑞家的都觉得忒粗鄙了些,为她捏一把汗。
再次进荣国府时,刘姥姥是扛着地里头一起摘的野意儿来的,称要送奶奶姑娘们尝个鲜,为此也有了底气,兼原本于世情上有些见识的。故在与贾母见面时,言谈举止大方得体极了,刘姥姥就这么投了贾母的缘。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当日,便在众人前编了一个雪下抽柴和一个老太太吃斋念佛得好报的故事,引一干贵族小姐少爷都听呆了,贾母更是欢喜,遂留住,要其在大观园逛几日再走。为此有了“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刘姥姥与众人听戏藕香榭、品茗栊翠庵、醉卧怡红院,林林种种,如梦如幻。如此乐了两日,第四天清晨,刘姥姥才辞了众人。
跟上一次无声无息地进府,又拿着二十两银子无声无息地离开贾府不一样。这一次在贾府,因刘姥姥极尽自嘲讨巧之能事,让一干贵族太太小姐少爷开怀不已,每每笑颜逐开,手舞足蹈。连黛玉这等忧郁型少女都曾笑到肚子疼。见贾母如此欢喜,王熙凤也对这位穷亲戚态度柔和了起来,不仅求着刘姥姥为女儿取名,还在刘姥姥离开时,送了钱财物品。而除了王熙凤,王夫人、平儿以及贾母鸳鸯都周济了刘姥姥,此番满载而归,是刘姥姥想不到的,所谓的“无心插柳柳成荫”便是如此。
众人周济刘姥姥,除了银子外多是服饰、织物和食品,而贾母送来的包袱里,不仅有一些没穿过的衣裳、面果子,还多给了刘姥姥一些药品,这些物品虽然看着寻常,但其中一物最终救了巧姐的命。
在这包袱里,有着几样药品,在鸳鸯和刘姥姥点算时,如此说道:
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
梅花点舌丹,是由梅花、熊胆、雄黄、麝香等十几种名贵中药配制而成的丹药,主治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等;紫金锭则具有辟瘟解毒、消肿止痛功效,多用于中暑、恶心呕吐等症状;活络丹则是活血化瘀。催生保命丹则由丁香、乳香、麝香等配制,此药具有催生安胎功效,用于妇女难产。
这四种药品中,前面三种都是一般家庭常备药物,尤其庄稼人,常常需要消肿止痛这种药物。贾母送刘姥姥这种药物,是非常体贴的。可是催生保命丹只能用于产妇,刘姥姥一家非老即幼,贾母没道理给这种药物给刘姥姥,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作者刻意安排,为后文伏线。而在后来,巧姐嫁了板儿,贾府和刘姥姥家成为了真正的亲家,并用上了此药。
虽然红楼未完,但是巧姐最终嫁给板儿,是毫无争议的,这在其判词中的画可知,该画画着一座荒村野店,里面有个美人在纺绩。这个成为乡野村妇的美人就是巧姐。
那么,一个公府千金怎么会沦落成乡野村妇的呢?只因贾府败落后,巧姐被“狠舅奸兄”所算计,将其卖到了烟花柳巷,幸亏后来遇得恩人刘姥姥,将其救出牢笼。正如其判词所言“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王熙凤当年一个随手接济,使巧姐后来得以逃出生天。而且,在救出巧姐后,刘姥姥还将这个曾经掉进泥淖的女子收为外孙媳妇,这在第六回就有提示。在刘姥姥不好开口跟王熙凤告难时,脂批:
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
巧姐曾流落烟花巷,在当时被视为残花败柳,但刘姥姥却能忍耻招其为自家孙媳妇,得忍受多少耻笑?然而刘姥姥还是这么做了,可见其知恩图报、义气深重。
正是巧姐成为了王板儿的媳妇,后来才用到了贾府的催生保命丹,关于巧姐生子,我们曾经讨论过,在第十五回秦可卿送殡路上,王熙凤和宝玉等人进入一个农庄,遇到了一个纺绩的二丫头。这一段偶遇作者整整花费几百字,在“无比处闲笔”的《红楼梦》,这段偶遇必须是有所影射的,结合巧姐判词的那幅画,无疑是在影射巧姐后来的生活,而这个二丫头后来竟然抱着一个小男孩,那么巧姐呢?她自然没有弟弟可抱,抱的只有她自己的儿子。
更有一层,在刘姥姥对牙牌令时,曾对出“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在唐朝,有一名妓李娃就被称为“一枝花”,与巧姐曾经的烟花女身份对榫,而这花儿后来结果了,意思很明白了,就是生子了。
如此,当年贾府莫名其妙送给刘姥姥的催生保命丹,在巧姐难产过程中,终于派上了用场,试想他日巧姐看到此物,必定感慨万千,悲不自胜。而作者如此安排,或许也是为感叹“天下之事,如白云苍狗,孰能料之”添上一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