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壶的由来,名家西施壶图片欣赏陈壶

2022/8/13 来源:不详

白癜风治疗药物 http://m.39.net/pf/a_4442971.html

西施壶是紫砂壶器众多款式中最经典、最传统、最受人喜爱的壶型之一。西施壶壶身圆润,截盖,短嘴,到把,憨态可掬,实为品茗把玩的佳品。

此壶型壶盖与壶身结合为圆球体,壶盖上有圆球形壶钮衬托,再加上特殊的倒把与小短的壶嘴,就形成了世人喜爱的西施壶。

快速拉到文末,整理有历代名家制作的西施壶图片。

西施壶看似简约,实为严谨,好似浑然天成。此壶是紫砂爱好者必收的壶型。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最早做这个壶型的当属徐友泉。

西施壶是很多壶友的最爱,他憨厚,小巧,精致,清新等词都不足以形容的独特的韵味“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是徐友泉命其名还是后人称谓,无从考证。

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乳头,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把“乳”省略,雅称为“倒把西施壶”。

有“倒把西施”,自然也有“正把西施”。以美女的乳房为师创作的“西施壶”,因制壶人的理解的不同,追求不一,每个工手都是在基本器型上按照自己的审美概念来打造,所以壶型有高矮肥瘦各个不同,赋予壶以不同的韵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徐友泉创作西施乳壶,概念要比后人(起码是现在的人)丰富得多。

壶身,具象女人的乳房,不必多言。妙就妙在流和鋬的处理。壶流,是女人的一个断臂,这既是出于作为实用品茶壶的需要,在艺术语言上,也与断臂维纳斯有异曲同工之妙,用一种残缺的美,既满足了实用性,又使艺术表现力具有了强烈的冲击感。鋬,是女人抚摸自己乳房的另一只完整的臂膀,下粗上细,可惜后人读成了倒把。

日本明治时期的研究中国紫砂的学者奥玄宝,在明治甲戌年(相当于清同治13年)所著的《茗壶图录》中的“式样”篇章里,就有关于西施壶的记载:“式有数样,曰小圆、曰菱花...,美人肩、西施乳...”。

西施乳壶最早见之于清代吴梅鼎作的《阳羡茗壶赋》,其中对徐友泉更是浓墨重彩,大加赞许,甚至用“技而进乎道”来肯定友泉的功力。

文中说:“尔其为制也,象云罍兮作鼎,陈螭觯兮扬杯。仿汉室之瓶,则丹砂沁采,刻桑门之帽,则莲叶檠台。卣号提梁,腻于雕漆,君名苦节,盖已霞堆。裁扇面之形,觚棱峭厉,卷席方之角,宛转潆洄。诰宝临函,恍紫庭之宝现,圆珠在掌,知合浦之珠回。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腰洵约素昭青镜之菱花,肩果削成采金塘之莲蒂。菊入手而凝芳,荷无心而出水。芝兰之秀,秀色可餐,竹节之清,清贞莫比。锐榄核兮幽芳,实瓜瓠兮浑丽。或盈尺兮丰隆,或径寸而平砥,或分蕉而蝉翼,或柄云而索耳,或番象与鲨皮,或天鸡与篆珥”。

此中提到的一大堆名词,都是形形色色的紫砂壶款名,其中“美人”、“西子”指的就是美人肩、西施乳。吴梅鼎作赋时,吴梅鼎其父请时大彬再传弟子徐友泉到“朱萼堂”坐艺制作过西施乳壶。

“朱萼堂”的藏品遭兵祸之后,吴梅鼎又请徐友泉的徒弟许龙文前来坐艺制壶,也制作过西施乳壶。吴梅鼎作赋赞扬的壶艺作品,当是“朱萼堂”要定制的主要作品。因此吴梅鼎记述徐友泉摹形象体、殚精毕异而作美人肩、西施乳,当可采信。

民国年间,由紫砂藏家兼紫砂史学家李景康、张虹合著的一部紫砂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专著《阳羡砂壶图考》里,在记载徐友泉时写道:“又,友泉尝为吴梅鼎父延揽于家,穷年累月、竭智殚思,制有云罍、螭觯、汉瓶、僧帽、苦节君、扇面方、芦席方、诰宝、圆珠、美人肩、西施乳、束腰菱花、平肩莲子、合菊、荷花、芝兰、竹节、橄榄六方、冬瓜丽、分蕉、蝉翼、柄云、索耳、番象鼻、鲨鱼皮、天鸡篆珥诸式”。

徐友泉,名士衡,友泉是他的字,明万历(~年)人,生卒年不详。从供春(明正德、嘉靖年间~年,生卒年不详)做出第一把有史可考的树樱壶到徐友泉的年代,中间只不过隔了50~70年左右,经历了赵梁、董翰、袁锡、时朋(时大彬之父)“四名家”以及时大彬这两代人。

徐友泉是时大彬的弟子,这样算来,他应当是紫砂壶史上自供春之后的第四代人物了。目前在紫砂典籍中,尚未发现徐友泉之前有谁做过西施壶的记载,因此徐友泉是有史料记载做过西施壶的最早之人。

除了徐友泉之外,还有一位史料有载做过西施壶的,当属沈子澈。清吴骞编辑的《桃溪客话》载:“子澈胜国名手,至其品类则有龙蛋、印方....、美人肩、西施乳....”,还说:“子澈制作,力追友泉,所制壶式,亦多相类也”。

沈子澈是明末崇祯年间的紫砂好手,晚于徐友泉,他的作品基本都是徐友泉做过的型款,创意上就大大打了折扣了。

西施壶史料所载仅仅局限于文字,从未描述过具体的形状,吴梅鼎也只是象征性的提到,美人肩、西施乳是“摹形象体”而来的。

对于西施壶,古代文献,基本不见图形;实物传器又不会说话,古人又没有在壶上直接刻写壶名的习惯。所以历史上的西施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和今天所见到的西施壶和文献记载的西施壶是否同一回事。

入清以后的西施壶也零星见到一些图片,不过这时出现了一款实物量颇大的、被现在许多人称为文旦壶的紫砂壶品。

现在我们大家所说的西施壶,主要是以王寅春、顾景洲所做的西施壶为蓝本,顾式较之王式,总体上大同小异,前者清秀、后者丰满。

其中,一、倒把(古称反鋬);二、短椎流;三、乳形的盖子加身筒;四、截盖;五、乳头形的壶扭,这五大造型要素,王式和顾式两者都是一样的。王、顾之后的艺人所做的西施壶,基本都是沿用这款型制。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的,他们试图做一些创新,所做的作品脱离了前面“五大要素”,但还是不离“乳”这个母题。

王寅春、顾景洲都是从传统中走过来的艺人,传统功底根深蒂固,他们所做的传统器型应当是可以作为依据的。如果这个论点成立,那么,西施壶就有了一个实物的大体标准(五大要素),我们按图索骥,似乎就可以看出西施壶发展演变的一些端倪。

以此为蓝本,所见载之于文献资料的,最早的实物图片,是明晚期(天启、崇祯年间)的沈君用所做的一只红泥粗砂小壶,底款:大明天启丁卯君用制(天启丁卯即年)。此品西施壶“五大要素”俱全,身筒颇似景洲款的西施,只是流略长些、倒把打开的幅度略大些,此壶图片收录在《阳羡砂壶图考》的下卷。

可惜,徐友泉、沈子澈、许龙文的作品难以寻觅,清一代名家传世作品也很为罕见,于是今天紫砂人制作的“西施壶”基本学自“顾景舟、王寅春”二位大家的经典。

在紫砂界有一说:西施壶形体尽极致之美,有令人怦然心动之魅力,一为顾景州的西施壶,雍容华贵,像京剧里的“梅兰芳”。二为王寅春的西施壶,娇小玲珑,似京剧里的“荀慧生”。

顾景舟朱泥西施壶

高:6公分宽:8.5公分

底款:『荆溪惠孟臣制』把款:『景记』

王寅春朱泥小品倒把西施高:5.7cm

底款:『阳羡惜阴室王』把款:『寅春』

寅春式西施,在形制上,因王寅春老人的创作而独有此行。此器行圆柔中含刚气,内凝上拔。的子微扁呼应身筒的大形。壶把不拖不娇,微微收紧上提,亦显力度。“把”部位的内弧线条融合到身筒的外壁的线弧度中去,更加的完美和悦目。

年王寅春倒把西施壶

底款:『墨缘斋意堂制』把款:『寅春』

吕尧臣小西施壶长:13cm

底款:『尧臣壶』盖款:『尧臣』把款:『吕记』『尧臣』

铭文:『尧臣造壶于沪上赴台前半月戊寅春月』

吕尧臣西施壶紫砂容量:cc

盖款:『尧臣』把款:『吕记』『尧臣』底款:『尧臣壶』

铭文:『尧臣造壶于沪上赴台前半月戊寅冬月』

吕尧臣西施壶高:7.7cm容量:cc

题识:『尧臣造壶于沪上之前半月戊寅冬月。』

朱勤勇制倒把西施壶(朱泥)高:6cm许艳春制鲍志强铭倒把西施壶

长:15cm

底款:『许艳春印』把款:『许』盖款:『许』『艳春』

铭文:『昭君出塞,醉陶斋乐人。』钤印:『乐人』

鲍志强西施壶

长:13cm高:8cm容积:cc

盖款:『鲍志强』把款:『鲍』底款:『乐人』

释文:『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

吴畍明制倒把西施壶高:6cm

高:12cm长:20cm

徐徐制陶款西施壶(红泥)

高:7.4cm宽:12cm

西施壶,顾名思义,应为和西施一样的美。壶嘴视为西施的口,把手便是西施纤细的腰姿。壶整体饱满丰腴,盖钮小巧,泥色嫣红,胎质尤佳。

吴群祥制谭泉海刻西施壶容量:ml

底款:『吴群祥制』盖款:『群祥制陶』把款:『群祥』

题识:『来试人间小团月异香先入玉川家石泉铁笔』

此壶由传统“西施乳”壶式改造而来,将身桶整体拉高,短流变长流体,体型硕大,气势磅礴。截盖,圆珠为钮,壶盖扁拱如笠,与壶身融为一体。砂壶上由陶刻大师谭泉海先生镌文修饰。

吴群祥制谭泉海刻西施壶容量:cc

底款:『吴群祥制陶』盖款:『群祥制陶』把款:『群祥』

吴奇敏制小西施壶(紫泥)高:6cm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