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那已经失去或有望回归的日常之美青瞳
2022/10/22 来源:不详北京根治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
桃花坞年画传统图案
鼠年生肖年画,作者杜洋
年画《一团和气与工具》,作者杜洋
年画《合家欢》印制中◎王道
〖关键词〗桃花坞木刻版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知识点〗年画行业公认的龙头老大,是“南桃(苏州桃花坞)北柳(天津杨柳青)”
年画绝不仅是贴在门上,可用于墙壁、顶棚、包装纸……
欧洲一些贵族城堡内,有大量18、19世纪的苏州版画
春节前夕,苏州第二届国际木版年画展在苏州工艺美院成功举行,来自包括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等海内外共余幅精品木版年画展出,为海内外专家学者、年画传承人和观众带来一场传承与创新交融的版画盛宴。
这些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中国木版年画渐渐从一年一度的“消耗品”变身为收藏品,就连不少国际奢侈品牌的设计也开始使用中国元素,如吉祥图案、十二生肖、传统风物等,以贴近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要求。其实追溯中国传统民俗画的渊源,即可见这类日常所用美术之作并非粗陋不堪,反倒具有更接地气的民间审美,无论是用于家庭装饰还是食品、日用品包装,其设计都颇有讲究,制作也很用心。只是因为是消耗品,这类画作流传下来甚少,此文仅从目前发现的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桃花坞木刻版画中的日常用画做一梳理,回望那已经失去或是有望回归的日常之美。
寻常人家,买来版画彩纸糊墙,类似于今天的壁纸
提起民俗画,很多人会想到年画、门神、财神、钟馗、关公等吉祥类作品,其实风俗画在早期用途很是广泛。
于年底去世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桃花坞木版年画)房志达曾说过,装饰装潢类彩画早就有了,江南一带,就算是收入一般的寻常人家,没钱装潢或粉刷墙,就买这种版画彩纸糊上,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壁纸。“纸是一整开的,很大,可以拼接起来贴。基本上都刷桃红色,上面印的花的图案很多,各种各样,梅花、桃花、菊花、牡丹花等都有的。”房志达说,那时候一般人家娶媳妇、布置新房都是用这个彩纸,旧了就再换新的。这种版画刻印都不算精细活,因此售价也很便宜,但销量很大,不少纸店都作为代销。后来随着年画艺术的没落,这类产品也渐渐消失了。
而在海外,这类极具有室内装饰性的作品却得以继续保存着。台湾美术史研究人士、高雄大学创意设计及建筑系客座教授徐文琴就曾在英国、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地贵族城堡内见到了大量苏州版画,其中有熟悉的《姑苏万年桥》《麻姑献寿》《渔妇图》《历书瓶花图》以及不少传统题材戏画等,也有看似是私人订制的具有中国民俗风格的版画,有纯粹刻印,也有半印半绘,尺幅较大,设色清雅,构图新颖,制作精美,有的还被布置成了“中国卧室”,蔚为壮观。从年代看,以18、19世纪为多。由此可见,在中国曾是寻常百姓使用的民俗“壁饰”门类,远销到欧美,则飞入了王公贵族家,并被保留至今,成为中国民间审美的一种见证。当然这其中有个前提,即这类作品必须是精工细作的艺术品。
根据房志达的口述,当时也有一些手绘作品,苏州山塘街即有手绘年画制售,真正有钱人会买最好的手绘年画来挂,画的都是大线条、大写意,也带花纹的,颜色淡雅好看,还可以按照顾客要求使用图案和颜色。
除了墙壁装饰外,还有顶棚画,即贴于房子顶棚上的年画,一般都是印有连续重复的祥瑞图案,尺寸大都为对开,起到装饰作用。还有全景床帏,横披的,尺幅较大,有三个整张大小。
还有桌围,又称桌帷、桌裙等,“本是用布制作的围桌装饰物,讲究的有用绸缎或刺绣,喜庆之日围在供桌前,营造厅堂气氛。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或者布置临时性陈设,往往采用彩印纸质桌围。纸质桌围的尺寸,适合供桌大小,作正方形画面,外框稍宽,以便粘贴,内容均为吉庆题材。”
另外还有窗画、窗旁画、窗顶画等,多印有花卉、博古和戏曲人物,类似于剪纸的窗花。更为少见的是一种称为“月光”的画作,又称“圆光”,“借用明清版画插图术语,形如满月,画于其中。月光都贴于窗户两旁壁间,由对称双幅组成。有的每幅又分上下两部分,上为额字,下作圆形。”而对此解释,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老辈传承人王祖德先生则认为,“月光”一般是贴于老式的架子床床头,作为闺房装饰,目前发现的有一幅《月光美人图》(又称《桐下美人图》)即是此类作品。
这幅作品目前存于日本海杜美术馆,画面中可见,高大梧桐树下,有美人倚靠红栏凝思,表情温婉宁静,手持纨扇和手绢,引人遐想。画面整体如圆月,其中装饰有细竹、瘦石,清雅、祥和,颇具有古典意蕴,非常适合于内室装饰。由此想到苏州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所述室内“悬画月令”,每月各有对应,如七月即织女、楼阁、芭蕉、仕女,八月则是古桂、天香书屋等,当时的画谱也会及时根据民间需求而跟上这类艺术产品。
这类传统室内装饰画种到了解放后即“大跃进”期间基本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当时时兴的“运动”题材,如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很多人家里张贴的也都是这类新式年画作为装饰。到了“文革”,很多旧版子因为涉及“封建迷信”更是不存,更不要说张贴了。直到改革开放后,又开始出现了一批新式年画,房志达说,“像王祖德的《哪吒闹海》、张晓飞的《刺绣姑娘》和《比绣艺》、劳思的《荡胡船》、段文海的《水乡军民抗洪图》等,这些作品都获得过各项奖项”。
在这些作品中,房志达最为欣赏的是张晓飞的《水乡四季图》,“在内容、形式和技法上都有所创新,村姑少女、吴地习俗、苏州园林,画面特别有江南水乡的风俗人情和神韵,地域感也比较强,一看就知道是桃花坞的新年画。”这类题材可谓是传统题材的新式回归,很多家庭热衷以这类版画装饰家庭居室,由此让人想起在清中期就流行的一种版画门类,即风景装饰类,如《西湖景》《苏州阊门图》《江苏名园狮子林图》《姑苏虎丘胜景图》等,主要是满足很多外地人无法亲到现场旅游的需要,在室内装饰,作为“神游”。
爆仗纸、包装纸、月光纸、斗方、蛋面,年画渗入生活的边边角角
房志达先生从14岁,即从年开始入桃花坞老字号“王荣兴”拜师学艺,主要从事的是印工。他记得最初的作品就是印制爆仗纸,“学徒半年后,师傅让我开始印爆仗纸。桃花坞年画的品种很多,有很多民用的,爆仗纸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这个做起来没什么要求,只要把颜色做上去,看起来花花绿绿就行。”不过,房志达也强调说,那时印爆仗纸的版也是用好木头刻的,不像现在偷工减料,用三合板代替。爆仗纸是长方形的,比八开的略小,一般印龙、凤什么的,销量很大。
现存的爆仗用纸中可见,有《双龙戏珠》《凤穿牡丹》《寿字纹》等,画面中含有龙、凤、牡丹、佛手、石榴、水仙、树叶、双钱等寓意吉祥的图案,色彩明快,以红黄绿为主,多是重复性纹饰。这种画作又称为“杭巾”,有的刻印精准,不亚于今天的先进印刷机,而且又具有匠人的手作之美,从而成为收藏品。这类“杭巾”还常常与绣稿相通,互为可用,成为版画拓宽实用的一个门类。
像这类实用并具有装饰作用的门类还有包装纸,如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祭月品,苏州称“斋月宫”。除了要准备石榴、柿子、月饼、糕点等食物外,还要烧斗香祭月。用于月饼的包装,通常有《嫦娥奔月》《九美团圆》《吴王采莲》《唐王游月宫》和寻常题材的戏画,其中除了传统的吉祥八宝图案,其人物造型、画面缀饰、色彩分布等也都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既有民间的通俗性,也有着美术衍传的时代性,就算是放在今天看,也并不过时。
以现存的《游月宫·嫦娥奔月》为例看,图中唐明皇游览月宫画面形象而富有传奇,六个仕女皆为乐手,或笛子或箫,或吟唱,或怀抱玉兔,祥云朵朵,月中之月,颇有梦幻之境。周围荷花缀饰,嫦娥奔月点明了主题。最外围则是蝙蝠、乐器、宝剑、蒲扇、葫芦等传统吉祥图案缀饰,画面更具浓郁的节俗气息。
而早已经失传的祭月活动中使用的月光纸和月宫牌楼更是鲜见了,《吴郡岁华纪丽》中说:“吴俗中秋,人家各设炉香灯烛,供养太阴。纸肆市月光纸,绘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极工致,金碧璀璨,为缦亭彩幄、广寒清虚之府,谓之月宫纸。又以纸绢为神,具冠带、列素娥于饼上,谓之月宫人。……以纸绢线香,作宝塔形。饤盘杂陈,瓶花樽酒,供献庭中。儿女膜拜月下,拜毕,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人必遍,嬉戏灯前,谓之斋月宫。”祭月的花纸和烧斗香彩旗都是年画铺里刻印的版画作品,题材有《月宫》《八仙》《和合二仙》等。
房志达说,斗香在纸扎店都有卖的,四方形,上大下小,而“月光纸”上画的多为月神和月宫的符像。从现存的月宫牌楼画样看,其中含有蟠龙、彩凤、莲花、宝瓶、双狮、双鱼、双兔、双钱、双插花牡丹、两轮明月高悬等构图,看似繁复,入目却是清晰,且设色丰富而不蛮艳,最上方的“月宫”二字点明此画用途。
另外在包装类中还有一种斗方,房志达说:“斗方一般贴在升斗、蛋面和灯面上。还有包茶果用的单子,也是木版印刷出来的,南货店用的比较多。这种店卖枣子、花生、柿饼和一些干果之类的东西,用一个小篮子盛,最上面摆上年画,一般戏文的多。就像现在的宣传品一样,有一种装饰的作用,花花绿绿很好看的。”从现存这类画作看,上面多印着瓜、果、花卉、传统纹样、戏曲传奇和“进呈名点”的典故外,并有各种设计独特的美术字体。
还有一种贴在鸡蛋上的画叫“蛋面”,一般是二寸半大小,与此相对应的是灯画,这也是桃花坞版画的一个大类,是用在走马灯上的,房志达说,“灯画”属于精细活,四开大小,有五寸左右,横幅,一般是八幅或十二幅,以传统精怪和戏画为主,颇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价格不低。以现存的《十二戏文灯画》为例,可见《捉放曹》《小上坟》等戏曲和传奇名段,并有以数字命名的戏曲名段,如《二龙山》《三娘教子》《八腊庙》《九更天》等,一共十二幅作品,各有特色,是节日彩灯的用画,色彩鲜亮,人物形象,并缀饰中国古建筑纹路,在走马灯的转动下,可以欣赏不同的戏曲和选段,既是民俗文化的展现,也是节日喜庆的增色。
龙门版、花糕旗、蚕猫纸,版本多且部分已稀见
房志达回忆起往日的年画产品时,特地提到了一种独特的“龙门版”,“龙门版主要是各种香斗、花纸和各种儿童玩的三角旗,产地在上海小校场,但属于桃花坞流派,多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期间。”这种三角旗的图案主要有龙、凤、花卉,颜色鲜艳,红黄绿黑都有,在上海可谓是与新出现的新型印刷品抗衡,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有制作,可惜这类作品无法再见。
这类最后的传统作品令人想起更为古老的重阳节花糕旗。《吴郡岁华纪丽》记:“吴俗九日制米粉五色糕,名重阳糕,一名骆驼蹄,亦名菊花糕。以糖面杂和为之,面种枣栗星星然,曰花糕。糕肆标纸彩旗,曰花糕旗。”这种花糕旗现存两对,直角三角形,尺寸不小,呈对称结构。一为《关公张飞》,张飞、关公各骑马执兵器,山石肃穆,人物精神,整体造型精致,绘刻精美,设色静雅。画面缀有彩色纹饰和具有立体效果的花边,看上去像是两面旗子,因此也有称为“斗旗”。一为《八仙》,图中设计有八仙图案,八仙人物脚踩祥云分成两拨各在三角图案中,人物并衬有彩色底纹,设计用心,作为重阳节使用,缀饰八仙图案更是合适。虽是节俗消耗品,却也是独具匠心的设计之作。
由此更可延伸到另外一种更为少见的画作“蚕猫纸”。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丝织业发达,但是鼠害却是蚕业致命的威胁,由此就诞生了《逼鼠蚕猫》《黄猫啣鼠》《猫蝶富贵》《蚕花茂盛》等版画作品。
房志达说王荣兴店铺的这类年画主要是在三四月即蚕月时卖给江浙一带的蚕农,销量很大。早年的蚕房有着很多禁忌,如异味、烟薰、孕妇、生人、噪音等等,如果此时在门上贴上这类年画,外人看到后就不会擅自进入了。这类年画除贴在蚕室门上,还可贴在蚕室墙壁上,以及很小的蚕扁上,可为美观又实用。
而另一种《蚕花茂盛》则有好几个版本,有的是古代的神灵“马明王”,旁有侍女而立后,共同护佑蚕宝宝的健康成长。还有的是古典仕女在蚕桑业的画面中各有忙碌,画面热闹而有序,达到一种忙而不乱的效果。此类画作既是一种地方习俗的普及和传承,也是一种民间审美的特殊呈现。
除了上述各类桃花坞版画门类外,还有“九九消寒图”“门笺”“纸马”等门类值得